原创美文

您现在的位置是: 首页 - 原创美文 - 正文

他们的村庄

信息来源: | 作者:悦然 | 发表日期:2018/04/27 | 点击数:
 

刘亮程有本书叫做《一个人的村庄》,贾平凹写过《我是农民》,每每读到这样的书,我总会心怀敬意地想起身边那些来自农村的人们。

当然,无论是刘亮程,还是贾平凹;也无论是我的父亲、伯叔,还是在城里已经定居有了事业的人们。他们的生活半径似乎已经完全脱离了农村,却永远有着他们自己的村庄情怀。

我没有在村庄里生活过或是成长过,只是在书里、在他们的言谈里、在他们永远丢不去的生活习惯里,在他们感伤时、怀旧时、想念时,找寻到他们的村庄的影子。

那些永远难以忘怀的求学艰辛

他们最怀念的,莫过于那些年在村庄生活时求学的经历。

求学经历似乎给他们的记忆打上了深深地烙印,他们可能会忘记第一次进城见到了什么风景,第一次吃过了什么美味的食物。

可是贾平凹他们永远不会忘记那时上学路上走过多少路,晴天穿布鞋或草鞋,天一落雨,就赤脚。冬天时穿着破旧的哥哥姐姐淘汰的棉袄,有时候会因为怕磨破鞋子而光着脚走路去学校,饥肠辘辘前胸贴后背的走山路去学校,还有为了饱腹而吃发霉的山芋干云云。

当然,也有温情篇,他们也会在郊区看见一片荷塘时,告诉你他的小时候上学路上经常路过野荷塘,会采到新鲜莲蓬,鲜菱角,摘上几枝荷花觉得美到终生难忘;他们还记得那个年代的小龙虾根本不稀奇,捉回家还要被母亲训斥说这虾又要浪费家里的食用油;他们永远迷醉土著大灶做出来的米饭和锅巴,最香的莫过于猪油拌饭。

最终,他们头脑聪明,读书用心,自然是村庄里那代年轻人中的典范,当他们衣锦还乡时,常常会引起围观和啧啧感叹地羡慕,也会有人争相将自己的儿子孙辈带去进行现场教育。

数十年后,他们在城里有了一席之地有了一官半职之后,就开始帮助那些村庄里穷困同龄人的后代上大学、找工作,那种不求任何回报的帮助和热心,似乎是一种责任感使然,真的是我们所不能理解的。

你问他,他会说,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,帮他们孩子介绍个好工作,也许就改变了一大家子的命运呢。

这也很像贾平凹写的他的家乡人都夸耀他,却也责骂他没有给家乡办事,说某某某是地区专员,为家乡修了一座水泥大桥,某某某是县长,给他们办理抽水站……

恩好吧,有时候还真是会被这种天然的责任感所打动。

那些永远改不了的生活习惯

有些村庄的生活习惯,确实强大无比,坚实到怎么也改不掉。

就好像贾平凹写过的,朋友送了手提包,但还是不习惯把一大串钥匙放进包里,依然顽固的一嘟噜挂在裤腰带。这段看得我忍俊不禁,因为我的身边有太多的男人喜欢把钥匙挂在裤腰带上,走起路来还叮铃咣啷。

他们中的大部分,无法理解你喜欢喝咖啡吃松饼不好吃还那么贵,哪儿有米饭配油炸炒青菜便宜又美味。

真的会有人跟你偶尔一起喝个咖啡,忍不住感叹一句,我们这种农村娃,奋斗了多少年,吃了多少苦,才能跟你们这些城里姑娘坐在这儿喝杯咖啡。听得人直翻白眼儿却也无言以对。

家里有些东西,明明闲置,他却坚决不愿意扔掉,哪怕放在那里落灰,你若想扔掉,他见了一定会阻止,然后说一定有用的,说不定哪天就有用呢。所以要想清理杂物一定要趁他出差,扔了也就扔了,就是不能被他瞧见。

我记得我第一次跟夫君去农村过年,每日最无法忍受的事情莫过于上厕所,厕所通常离住处有些距离,厕所门还是几块木板拼接用钉子钉上的,开门首见的是鸡圈,内里又臭又昏暗,几只鸡总是在蹲坑隔壁的笼子里活动。

我总会想起刘亮程笔下人畜共居的村庄,那些马阿牛啊羊阿,都充满了情感。

要知道,卫生间可是我家的“第二书房”。可是在这里我一般是以剑的速度冲进去,迅速解决完,再以剑的速度冲出来,我说我发现村庄里的人没有比我速度迅猛的。尽管如此,夫君还是要说我矫情。

所以,他们也理解不了我们出去旅行非要挑酒店,对我们挑剔窗户,想住海景房,表示不屑而又费解。

贾平凹在书里写过,对于过去的困难,现在回想起来,觉得惨不忍睹,也吃惊怎么就活过来了!但是,在那时,却并不觉得苦的受不了,因为长年呆在那大山之中,没有可比较的,全村人都是一样的。年轻时的贾平凹那时的烦恼是自己怎么总是那么矮,那么没有力气,挣不来大工分。

而现在,他们的烦恼早就变了。

可是就如刘亮程写的他喜欢躺在草中,静静地倾听谷物生长的声音,以及人和牲畜走动的声音。他们组合在一起,成为大地的声音。

所以,在他们的记忆里,村庄里的炊烟、麦浪、稻香、夜晚的蛙叫,全都注入了他们的梦里,不知在何时,就会溜出来侵袭一番他们的心。

那些总也闲不下来的老人们

在村庄里,年轻人们都出去打工赚钱,要么定居于城里,留守老人们也纷纷进城,为子女带孩子,照顾他们生活。

我曾跟很多类似情况的同事聊天,他们说,村庄里的老人们其实一点也不爱在城市里生活,都觉得枯燥又乏味,复杂又寂寞,要么惦记菜地里那些菜,还有拜托邻居照看的猪鸭鸡等,到了秋收时节是无论如何都要回村庄里一阵子的。

这种牵挂似乎也是我们所难以理解的,田地里那点儿蔬菜粮食,家里养的那几只猪鸭鸡能值多少钱啊,你们若是回村庄里了,我这就无法安心工作了呀。

可是,他们就是执著,哪怕赶上子女周末有空,他们也要辗转回村庄里一趟,返城的时候,自然是大包小包背来那些粮食蔬菜若干,吃不完就送给楼里的邻居同事们,这可是上等原生态美味呢。

记得有一回,我陪女儿上芭蕾舞课,居然发现艺术培训学校的清洁工是女儿班里同学的奶奶,她说前几年帮着带孙子,孙子上了幼儿园,白天就得了空,找些事情做做,闲着也是闲着,还能增加点收入呢。

是的,他们是真的闲不住,也是真的对村庄、对劳动有种抹不去的牵挂和留念。

后来孙辈长大了,他们毅然的要求回乡去,子女过得再锦衣玉食,他们最爱的还是自己的村庄,喜欢自己种点菜,每日清早去田地里忙一忙,喂喂自家的鸡鸭,晌午打个盹儿,与邻里晒晒太阳唠会儿嗑。

在他们的心里,那是他们的村庄,哪怕天黑路滑,是他们闭着眼睛也能找到路的村庄。

 

上一篇文章:隐约
下一篇文章:个园游记